close

 慢性腎病5高危險族群勿輕忽!

中西醫合療搭配日常保健,

延緩洗腎時程李女士因患有慢性腎病,她的腎絲球過濾率

eGFR)僅剩39,同時也有水腫的問題,且經常感到

疲倦無力而求診。透過西醫檢查及控制相關病症,

並加入中醫的辨證論治,如補腎益氣、清熱化濕等

方法,再結合針灸改善腎臟功能。3個月後,

李女士的eGFR提升至50、水腫消退,且生活品質

也有明顯改善,重新恢復了正常的日常活動。

小便起泡、水腫恐是慢性腎病?5大高危險族群

要特別注意:慢性腎病是1種進展性的疾病,腎功能

會逐漸減退,而無法完全恢復,其主要特徵是持續3個

月以上的腎功能損傷或腎功能指標異常。慢性腎病常

見的臨床表現包括小便起泡泡、水腫、高血壓、貧血、

疲倦等症狀,而常見的高危險族群為糖尿病、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蛋白尿、痛風患者,因此積極地控制

疾病及保健,是保健與改善腎功能的重要條件。

慢性腎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小便起泡泡、水腫、

高血壓、貧血、疲倦等症狀。中醫早期介入慢性腎病,

有助延緩洗腎時程慢性腎臟病除了應使用西醫治療

掌握疾病準確度之外,因中醫治療會進行全面整體的考量

,所以使用中醫藥介入輔助治療慢性腎臟病也漸為現行趨勢。

為有效延緩慢性腎病的進展,經由早期中醫藥的介入,

減緩腎病患者的病程惡化,延緩洗腎時程,並提升病人

生活品質,以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醫療照護模式。

中醫針對慢性腎病的辨證調理與多元療法

慢性腎病中醫辨證之下,前期多屬脾虛,脾虛常見症狀

有消化不良、乏力與倦怠;在中期多有腎陰虛、

脾腎陽虛,腎陰虛是指腎臟陰液不足,導致陰虛內熱,

表現為虛熱和津液不足的相關症狀,

而脾腎陽虛是指脾腎兩臟陽氣虛弱,

導致寒濕內盛、溫煦功能不足。

到了後期則以虛證為主,合併有水液代謝的問題出現。

中藥治療會採用「補腎益氣法」, 使用黃耆、麥冬等

藥材強化腎臟功能;針對血脈瘀阻,會採用活血化瘀,

如丹參、赤芍等藥材,促進血液循環;針對濕熱等問題

,則以清熱化濕,如土茯苓、大黃,排除體內濕熱毒素。

也會藉由針灸輔助療法,刺激腎俞、大腸俞、足三里、

三陰交、氣海、關元等穴位,減輕慢性腎病患者的

水腫和疲倦感。  慢性腎病患者在接受中醫合療之餘,

也應留意日常保健控制鹽分和適量的蛋白質攝入等

健康飲食法,能避免腎功能惡化,特別需要留意的是,

慢性腎病患者應禁食楊桃,因為楊桃含有神經毒素,

腎臟功能不好的人無法代謝,會引起抽搐甚至昏迷。

此外,於日常生活中,應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

每週至少進行3次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或太極拳,

也要避免濫用止痛藥及來歷不明的中草藥為佳。

中西醫結合治療通過早期中醫介入與科學西醫診療

的雙管齊下,有效延緩慢性腎病的進程,減少患者

進入透析的需求,並顯著提升生活品質。且個性化

的治療模式,幫助患者找回健康與生活的希望。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許博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andan99 的頭像
    guandan99

    guandan99的部落格

    guandan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