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伊籐古鑑:茶禪一味的茶道

相關圖片

 

伊籐古鑑:茶禪一味的茶道

禪茶一味

  譯禪茶的禮法

  宗有“清規”之說,即禪宗的僧眾所應遵守的規則。這種清規自百丈懷海

禪師(唐代720—814)開始。百丈懷海是留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格言的

著名高僧。他對中國禪宗寺院的建築法、僧堂的製造法,直至僧人在僧堂集合、

雲水的起居動作、全部禮儀的做法都制訂了詳細的規則,這就是《百丈清規》。

雖然《百丈清規》的原本已散佚,但宋代的楊億將其斷簡散章收集起來,

做序成冊,留存下來,《百丈清規》的大體內容都可以在其中看到。

  另外,以《百丈清規》為原本的《禪苑清規》十卷也有留存。這是宋代

崇寧二年(1103),長廬的宗頤收集各方見聞,苦心之餘,結集而成,是最早

的清規書籍。在已失去《百丈清規》的今天,《禪苑清規》有絕對的價值,

在僧侶之間也是最被珍視的。如日本曹洞宗的開山祖師道元禪師也稱

《禪苑清規》為《百丈清規》,在他的著述中引用了其中的內容。

  在這具有權威性的《禪苑清規》第一卷中,以“赴茶湯”為題,詳細介紹了

禪茶的禮法。在第五卷、第六卷中,從所有場合的儀式禮法中列舉了堂頭煎點、

僧堂內煎點法等加以說明,這些都不是簡單的儀式禮法,不只是點茶、奉茶、

喝茶,禪法在其中得到充分顯現。在禪宗來說,威儀即佛法,做法即教法。在

行住坐臥四威儀中,都體現著佛法的珍貴。在喫茶吃飯的做法中,可見甚深微

妙的教法最大程度地得以顯露著。所以,道元禪師在《永平清規》中寫道:

  “法若有性,食亦有性。法若真如,食亦真如。法若一心,食亦一心。

法若菩提,食亦菩提。此法為食,食為此法。法喜禪悅,充溢其中。”

  與此相同,茶也不是普通的茶,是法之茶,是充滿法喜禪悅的茶。有關茶

的禪宗公案極多,其中最有名的是趙州和尚的喫茶公案。這個公案不是簡單的

“喫茶去”,其中蘊含著禪宗整體的教法,在此,應領悟趙州和尚的深刻心機。

  有句禪語說:“山僧活計茶三畝,漁夫一生竹一竿。

”茶和禪僧之間,有一種深深的割也割不斷的關係。

  茶道的天眼

  珠光[注1]因師從一休[注2]禪師而開了茶道的天眼。和茶道的儀

軌形式相比,學習茶人的精神因素更為重要。其結果,首先可以去掉我執,

透悟本來無一物和趙州“無”字公案的真正意義,這才是學習茶道。

  本來無一物,是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傳下來的話。慧能直截了當地顯示了禪的宗旨,是使禪宗在中國思想化的高僧。禪不是用各種手段進行的遊戲,不是分別妄想的糅合物,只是如實自然而已。它沒有絲毫分別和一塵妄想,其特徵就是本來無一物。所以,慧能大師說:“不思善不思惡”。一想到善呀惡呀,便已經夾雜了分別,是妄想。將那妄想捨棄,心明亮如萬里無雲的晴朗天空,沒有迷惑,也沒有覺悟,不是凡夫也不是聖人,由著不生一物的本來面目,觀照我們日常生活的瞬間變化。這種不攙雜分別,映入眼簾的差別世界便是“柳綠花紅”。珠光在一休處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一點。

  與此相同,趙州的“無”字公案,不是有無的無,是沒有分別

的絕對之無,指與本來無一物的相同之處。悟懂這一點是禪的第一義,

理不清這個道理是因為一開始就沒明白這一點。

  因為這個“無”字難透難解,不實參實修,

執取那種心境為自己的體驗,就沒有說禪的資格。

  珠光通過實修悟得了這一點,將之活用於茶道,

不能不說是開了茶道心眼的茶人。

  茶道的精神特性

  茶道的精神特性是什麼呢?是喝茶的自然方法。那是精神層面的東西,

雖然說不清楚,卻於深處藏著使人覺得深刻而高雅的文化。

田村珠光稱之為“謹敬清寂”,利休則稱之為“和敬清寂”。

  但是,這是否由珠光最早所提倡,沒有確證。有一種說法,這是宋代

的白雲守端禪師(1025—1072)門下的一位叫劉元輔的人在五祖山叢林,

講叢林茶禪四要諦的時候,用來說明禪茶的話。“和敬”是道德,“清寂”

是宗教。“和敬”是與佛法相通的話,“清寂”是特別能感受禪味的話。

  不管怎麼說,茶道的精神特性不是用語言所能說明的,

只有真正地打開禪之心眼,才能將其一個一個地找出。

  但是,非本質地來找出其特性的話,我看大致上有

“愛、如、脫、落”四個方面。雖然不是很明確,在此還是將其舉出。

  第一,愛是嗜好,是熱愛的意思。第二,如是如法,是如如的意思。

自然而然的事情。第三,脫是脫俗,遠離世間,斷然的清爽的事情。第四,

落是著落地、究竟處、本來無一物、雖有如無,指從無可以顯現一切有。

  【注】:

  1、珠光,俗姓村田,幼名茂吉,是當時南都中禦門本市檢校之子,十一

歲時人稱名寺為僧。十八歲住稱名寺的塔頭法林庵,二十歲左右開始流浪到

京都。開始時入能阿彌的門下學習花道。後來,學習茶道。同時向一休

和尚參禪,精通了禪的所有清規,並鑽研了喫茶的方式。六十歲的時候,

晉謁足利義政將軍,結庵於京都三條,進入了茶之三昧的生活。

文龍二年(1 502)五月十五日,以八十一歲高壽謝世。

  2、一休,是在日本民間說禪的傑出人物。他毫不講究外表,一副自然

模樣。實際上,一休和尚儀表堂堂。他是後小松天皇的皇子,由母親在普通

百姓家生育。後來出家到近江堅田的華叟和尚門中,成了華叟的法嗣。

珠光是隨一休和尚參禪而開悟的。他也是在一休和尚那裡開始

喜愛茶道,珠光在茶道中採取的禪的精神,是受了一休和尚的指導。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503/17/19742182_650678963.shtml

文章引自:http://blog.xuite.net/posntung/twblog1/503757004

文章網址:http://blog.xuite.net/smile89098/blog/503866129

※【唐詩中的茶禪美學】:

http://jameshung2010.pixnet.net/blog/post/36349461-

 

ღ♡♡ღ 伊籐古鑑:茶禪一味的茶道 ღ♡♡ღ歡迎光臨**★ㄚ進のsmile加油站★ ღ♡♡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andan99 的頭像
    guandan99

    guandan99的部落格

    guandan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