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身體的哪一部分最值得關注呢?是五官、脖子、胸部、臀部,還是我們每天幾
乎都忘記的腳底?答案是:腳底。我們的腳底可能是最不被關注的地方,然而它的作用卻非常重要。
俗話說:"足弱無長壽。"雙腳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體狀況的陰晴表,
能夠很准確地反映人的健康狀況,可以說是人體健康的"第二心髒"。
古代醫學中指出:"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雙腳被比做"人體之根",
從解剖學觀點看,腿腳是全身的支柱:人體共有206塊骨頭,雙腳就占了52塊。
我們每個人的足底有很多的保健穴位,分布著豐富的神經末梢,
通過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加強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系統功能,
促進全身各個系統的生理機能自然而然地強盛起來,達到身心整體性的健康。
經常敲打足底,有滋陰降火、安神明目、調補肝腎的作用,可防治頭痛、
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腎炎等病。
足療養生法是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大衆健康法。現代醫學證明,
人的衰老是從腳開始的。在人們的腳掌上密布了許多血管,還有無數的神經末梢,
並與大腦緊密相連,腳的健康不僅關系到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
"人體的五髒六腑在腳部都有相應的反射區,腳部還有大量的神經末梢,多做足部按摩,
可活化內髒器官機能;消除畏冷、浮腫;緩解肩膀酸痛、視覺疲勞;保持精力充沛。
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
如能經常刺激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等穴位,就能起到滋補元氣、
壯腰強筋、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
按摩腳底的方法很多,可把兩個腳心相向置于床上,左手搓右腳心,右手搓左腳心;
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由腳心向腳趾方向做按摩,每次100~200次,以按摩部位發熱爲度,
兩腳輪流進行;還可用手掌反複搓腳心l5分鍾。
如果時間充裕,再加上以下的按摩:左手按住右腳腳心,前後活動腳踝5次,換左腳;向外側揉按並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向內側揉按並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右膝彎曲,左手固定右腳掌,右手握腳跟,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右膝彎曲,右手拇指輕按膝蓋裏側,左手握腳踝,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
腿足保健法
浴足:用熱水泡腳,特別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
摩腳: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
多按摩湧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對頭暈、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高擡貴腳:每天將雙腳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髒,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旺盛,下肢血
液流回肺和心髒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
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部隊行軍後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勞,平時擡腳也有好處。
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後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扳足: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
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
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後左右呈圓圈轉動,
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
甩腿:一手扶物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跷起,然後向後甩動,
使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繃直,腿亦盡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
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揉好腳就能解決身體的小問題
現在人都生活壓力大,工作又非常繁忙,一旦生病了,要麽就是忍痛堅持工作,
然後進行常規的打針吃藥。其實,這對于身體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生病了,就是身體抗議了。我們需要的是認真地去對待它,調理它,放松它。
有句老話,"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就重視自我保養。那麽這一節,
我們說說近幾年火暴起來的足療,簡單地說,足療就是在專業按摩師的操作下,采用不同的藥液,
通過各種手法刺激足部和小腿部的穴位和反射區,從而起到調暢氣血、平衡陰陽、健身療病的目的。
可做足療,非得去外面嗎?這裏,咱們就說說如何自己給自己做養生的足療。
中國醫學認爲足部穴位和五髒六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還是現代醫學解剖
學證明雙足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淋巴管和神經末梢,無疑都說明腳與人體健康的重要關系。
因此,足療被廣泛地用于失眠、"三高"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便秘、糖尿病、下肢麻木
發涼、微循環障礙、亞健康等30余種疾病的調理和治療。其中,以治療失眠、高血壓療效最爲顯著。
中醫認爲失眠皆因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心火上擾、肝腎陰虛所起,即與心、脾、腎、肝相關。
那麽,要想解決失眠問題,我們動手做足療前對泡腳水的選擇上,當以養血、安神、
清心、舒肝的藥材爲主,將水溫控制好,就可以把腳放進去。在手法上,要多用滾法、揉法、
推法、拿法,輕重力度也要根據自己的感受來調節。自己按摩一下湧泉穴、照海穴、三陰交、足三裏。
一般按摩完當天晚上失眠就能改善,隨後再堅持調節4~5次基本睡眠就能逐漸恢複正常。
有讀者自己在家做過足底按摩,大家有一種疑惑:"是不是有酸、脹、麻、
疼痛等感覺,就意味著有多種疾病?"
有些讀者甚至還出現了疑神疑鬼的情況,其實大可不必,我們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及
耐受力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自我按摩時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酸、脹、麻、疼痛等
感覺也不盡一樣,不要看見有些書上說你酸痛了就是有病的征兆,這就有點偏激了。
那麽,怎樣從穴位上反映出疾病的先兆呢?很簡單,當在一只腳或腿上按壓的時候出現明顯的疼痛感,
在另一只腳或腿上的同樣穴位、出現同樣程度的疼痛感,那就可以排除患有某種疾病的可能性。
有一些中老年人,出現泌尿系統的問題,他們很痛苦,又不想總是提起這個令人
不好意思的話題。怎麽辦?很簡單,用大拇指分別推按雙腳上的尿道反射區,兩個手向前推。
比如,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熱、灼痛這些問題,
可以用兩手大拇指在尿道反射區順著向前推20分鍾,並在推的過程中不停地喝水。
在腳上的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尿道這幾個反射區各重點按揉或推刮10次。
按摩不只是治標,而是要治本。身體所有的器官彼此之間休戚相關。一個器官有問題,
連帶另一個器官也會不正常。我們自己做足療的時候,基本上每一個反射區都可以
按摩5分鍾,這樣是不會有什麽害處的。遇到急性病症時,按摩時間可加1倍或3倍也不會有危險。
需要強調的是在按摩肝髒和脊柱反射區時應小心。當腎髒功能良好時,
才可在肝髒反射區按摩5分鍾以上,否則大量的有毒物質將進入循環系統,卻沒有能及時排出體外。
脊椎的反射區不可按摩太久,因爲這個部位按摩太久會使血流加強而産生暫時性的不良反應。
建議每天花30分鍾做按摩,這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腳上藏著能夠增強免疫力的秘密
中醫理論記載,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腳根,其中以腳根爲四根之本。人老腳先衰,
木枯根先竭,可見腳對人體的重要性。每天晚上回到家,用熱水舒舒服服泡個腳,自己在腳心、腳背按、
揉、扯、壓,身心也就不知不覺隨之徹底放松,夜晚還能香甜入夢,這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生活享受。
體會到舒服感的同時,大家可能還不知道,我們經常做適當的腳部按摩,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實踐證明,足浴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國民間素有"睡前一盆湯"
的習慣做法。熱水洗腳是一種浸浴療法,洗腳時,水溫以40℃~50℃爲宜,水量以淹沒腳
的踝部爲好,雙腳浸泡 5~10分鍾。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松地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
直至發熱爲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稍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
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腳底和腳趾有千萬神經和血管,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區,只是稍微按摩腳底,還是具有保健效用。
腳底按摩以刺激腳底與腿側的點、線、帶和區,不只是純粹按摩腳底反射區,最終目的是達到
舒經活絡、松弛神經。腳底按摩雖然好處不少,但也沒有必要每天來做,這反而會損傷肌肉。
按摩一次後,肌肉得到松弛,血液得以循環,隔天還是有這方面的效用,所以大家完全可以隔兩天再來做。
因爲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沈積在腳底,
不利健康。通過足底按摩,分解沈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
腳底按摩對慢性病人的助益最大,如經常失眠、體質虛弱者等,進行腳底按摩後,療效顯著。
糖尿病患者的兩腳常會因爲病情的加劇而最終不得不被殘酷地鋸掉,
關鍵就在足部末梢神經出現了問題。
因此,患上糖尿病的人,應經常接受腳底按摩,讓血液通達末梢神經所在部位。
一部分的腎髒病
患者也應多做腳底按摩。但是如果病人的肌肉已壞死或出現潰爛現象,
就不適合進行腳底按摩。
腳底按摩祛病的小寶典
便秘、幹咳
便秘主要與大腸蠕動不夠有關,按摩時,主要刺激腳上的大腸反射區,它在左、
右腳心靠腳跟處,分別呈門框和直角形分布,
按摩腳內踝往上約四指處的肛門區,也有同樣之功效。
需要提醒的是,便秘是實症,實則瀉之,所以按摩越用力越好。治療咳嗽,
首要是刺激肺、支氣管反射區,上身淋巴腺有消炎作用,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
可止咳、消炎、抗過敏,秋天燥腎起調節作用,這些都是按摩時的重點反射區域。
失眠、神經衰弱
兩腳後跟都有一失眠點,而心主神門,心又與小腸相表裏,腹腔神經也能影響神經緊張,
所以心、小腸、腹腔反射區也要刺激。
疲乏、腰酸背痛
腎輸尿管膀胱,促使乳酸排泄,而乳酸正是引起疲勞的主要原因。頸椎、腰椎、
胸椎的異常,直接導致人的腰酸背痛。甲狀旁腺能調節鈣代謝,促使肌肉神經興奮。
爲追求更好的效果,大家在按摩前最好用熱水來浸泡腳,
涼了再不斷地添熱水,堅持半小時,
如果其中能加上針對自身某種疾病的中藥,效果會更好。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這種自我按摩對
于失眠患者效果特別有效,因爲泡腳能促使血液下行,幫助入睡,建議泡得越久越好。
自己按摩時的分量因人、因病而異,而且難免有痛感。如果覺得太痛,可適當放輕,
但在刺激致病的
關鍵點時,痛感必不可少。但是千萬要注意,患有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律衰竭的病人禁用腳底按摩。
此外,孕婦要慎用,老人按摩時刺激要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