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dan99的部落格
跳到主文
歡迎光臨guandan99在痞客邦的小天地
部落格全站分類:
不設分類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l
12
Tue
2016
10:38
夏季吃豆勝過吃肉
close
夏季吃豆勝過吃肉
在夏季這個高溫的季節,人們的飲食也開始變差,
特別是每當看著那油膩膩的肉類食物時,頓時食慾大失,
完全沒有了想吃東西的慾望。夏季養生,肉類食物本身
就不是最佳選擇。替而代之的應該是那些具有開胃消暑
的瓜果類和豆類食物。
健康專家表示,夏季吃肉還不如吃豆。
1、毛豆是膳食纖維之王: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
鉀、鎂元素
和B族維生素也特別豐富。
更值得一提的是,嫩毛豆的膳食纖
維含量高達4.0%
,是蔬菜裡的纖維冠軍,有助於控制血糖和
血脂。
此外,夏季吃毛豆還能預防因為大量出汗和食慾不振造成
的營養不良、中暑等情況。
毛豆可直接帶皮煮著吃,也可用來炒著吃,如毛豆炒雞丁。
2、綠豆清熱解暑:研究證明,綠豆皮里面含有
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類黃酮、單寧、皂甙等。
綠豆中還有生物鹼、
豆固醇以及大量的膳食纖維等。
因此夏季吃綠豆清熱解毒,緩解中暑。
綠豆常見的吃法是熬粥或熬湯,做成綠豆沙也是不錯的選擇。
3、紅豆消腫除濕:
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
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夏天人體易水腫,吃紅豆不失為一種好的消腫食療方法。
現代研究表明,紅豆富含膳食纖維、鉀、B族維生素等
多種營養物質。
紅豆
可以與大米搭配煮成
紅豆飯
,也可以當成主食的餡料,
如紅豆包。
4、豌豆改善視力:按照《中國食物成分錶》,每100克豌豆
中含維生素B10.49毫克,是毛豆的3倍之多,而天熱出汗會
丟失一部分B族維生素,因此豌豆很適合夏天食用。
豌豆中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葉黃素,對保護視神經、
改善視力非常有益。
鮮豌豆在春季上市,現在買到的干豌豆可以用來煮粥,
或者磨成麵粉後製作點心。
5、雲豆是補鈣冠軍:每100克帶皮芸豆含鈣達349毫克,
是黃豆的近兩倍。雲豆也富含膳食纖維,其鉀含量比紅豆還高。
因此,夏天吃芸豆能很好地補充礦物質。
芸豆可以煮熟後用來製作零食,如五香芸豆,
還可以用來燉排骨,既增香又解膩。
6、蠶豆可以健腦:蠶豆營養豐富,富含膳食纖維、鈣、鉀、
胡蘿蔔素等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素。
它還含有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磷脂和豐富的膽鹼,
有增強記憶、健腦的作用。
蠶豆還有益氣健脾、利濕消腫等功效,
特別適合暑熱和濕氣重的夏季食用。
嫩蠶豆可以煮熟後直接吃,老蠶豆可以用來煮飯、熬粥。
特別提醒的是:
蠶豆是一個危險的角色。
有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病”)的人群,吃蠶豆後容易
引起急性血管內溶血,嚴重者有生命危險。
雖然這種遺傳病不算高發,但沒有吃過蠶豆
的人群切勿輕易嘗試,避免出現危險情況。
7、五色豆養五臟:其實民間就有種說法:
“每天吃豆三錢,何須服藥連年。”
多吃豆類可以預防疾病,而且搭配五穀類一起吃對身體更好。
⑴、紅豆:有利尿作用,並含膳食纖維,可通便、潤腸、降血壓。
⑵、綠豆:清熱解毒去火、降膽固醇。
⑶、黃豆:富含皂苷可促進消化、健脾胃,長期吃可延緩衰老。
⑷、白扁豆:白扁豆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種子,是補脾暖胃,
化濕消暑、補虛止瀉的藥食兩宜佳品,尤其在暑熱濕重的春夏雨季
更成為家庭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食材。白扁豆不但藥用價值高,
營養價值也較高,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比大部分根莖菜和瓜菜都高,
味道清香美味。白扁豆是很家常的蔬菜,鮮嫩的白扁豆最適宜炒著
吃。把白扁豆蒸熟,像拌茄泥那樣拌著吃也不錯。
白扁豆有多種球蛋白,可提高免疫力,預防呼吸道疾病。
(注:亦可改用鷹嘴豆,又名雪蓮子、埃及豆,超市及雜糧店均有售)
⑸、黑豆:含異黃酮、花青素等抗氧化劑,
促進腎臟排出毒素,安神明目。
8、雜豆湯做法:把五種顏色的豆子
(綠豆、紅豆、黃豆、白扁豆、黑豆),
等比例抓一些到碗裡,先泡水半天后再按照個人喜好,
煮成湯(用兩碗水去燉)或水和豆類等比例煮成飯、粥皆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guandan99
guandan99的部落格
guandan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E-mail轉寄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 2025/4/7 好康票券服務系統維護通知(維護完畢)
[公告] 相簿服務、圖片顯示異常(處理完畢)
[公告] 2025/03/20 全站短貼文及互動相關功能維護公告
活動快報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溫馨小品 (1)
自然療法 (2)
未分類資料夾 (25)
談古說今 (6)
養生保健 (30)
影音欣賞 (6)
觀念分享 (68)
生活小品 (61)
談古說今 (14)
養生保健 (6)
影音欣賞 (6)
未分類資料夾 (22)
觀念分享 (59)
溫馨小品 (11)
生活小品 (62)
自然療法 (1)
談古說今 (11)
影音欣賞 (11)
溫馨小品 (9)
養生保健 (24)
未分類資料夾 (19)
生活小品 (89)
觀念分享 (34)
休閒旅遊 (1)
影音欣賞 (6)
自然療法 (8)
談古說今 (8)
溫馨小品 (9)
未分類資料夾 (24)
生活小品 (130)
觀念分享 (31)
養生保健 (22)
影音欣賞 (4)
笑話集 (2)
溫馨小品 (5)
養生保健 (19)
未分類資料夾 (8)
談古說今 (10)
生活小品 (98)
觀念分享 (53)
影音欣賞 (1)
自然療法 (1)
未分類資料夾 (8)
養生保健 (7)
溫馨小品 (13)
談古說今 (13)
生活小品 (117)
觀念分享 (55)
笑話集 (2)
溫馨小品 (11)
養生保健 (18)
休閒旅遊 (1)
生活小品 (92)
未分類資料夾 (14)
觀念分享 (63)
談古說今 (14)
養生保健 (7)
談古說今 (24)
觀念分享 (44)
生活小品 (115)
未分類資料夾 (8)
笑話集 (2)
養生保健 (1)
影音欣賞 (1)
自然療法 (1)
笑話集 (19)
溫馨小品 (5)
生活小品 (71)
觀念分享 (38)
談古說今 (32)
未分類資料夾 (47)
養生保健 (675)
瑜珈簡介 (21)
心靈小品 (13)
中醫養生 (117)
觀念分享 (15)
養生保健 (55)
人生感悟 (762)
未分類文章 (117)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5 四月 (10)
2025 三月 (9)
2025 二月 (8)
2025 一月 (5)
2019 八月 (66)
2019 七月 (3)
2018 八月 (4)
2018 七月 (4)
2018 六月 (43)
2018 五月 (92)
2018 四月 (64)
2018 三月 (73)
2018 二月 (97)
2018 一月 (111)
2017 十二月 (103)
2017 十一月 (87)
2017 十月 (30)
2017 九月 (93)
2017 八月 (86)
2017 七月 (104)
2017 六月 (87)
2017 五月 (88)
2017 四月 (98)
2017 三月 (68)
2017 二月 (72)
2017 一月 (77)
2016 十二月 (66)
2016 十一月 (50)
2016 十月 (61)
2016 九月 (81)
2016 八月 (93)
2016 七月 (72)
2016 六月 (15)
2016 五月 (64)
2016 四月 (75)
2016 三月 (88)
2016 二月 (75)
2016 一月 (62)
2015 十二月 (70)
2015 十一月 (53)
2015 十月 (77)
2015 九月 (48)
2015 八月 (52)
2015 七月 (59)
2015 六月 (64)
2015 五月 (106)
2015 四月 (88)
2015 三月 (18)
2015 二月 (22)
2015 一月 (6)
2014 十二月 (4)
2014 十一月 (10)
2014 十月 (11)
2014 九月 (10)
2014 八月 (2)
2014 七月 (21)
2014 五月 (12)
2014 四月 (12)
2014 三月 (6)
2014 二月 (16)
2014 一月 (8)
2013 十二月 (3)
2013 十一月 (1)
2013 十月 (2)
2013 八月 (22)
2013 七月 (29)
2013 六月 (34)
2013 五月 (31)
2013 四月 (35)
2013 三月 (40)
2013 二月 (2)
2013 一月 (24)
2012 十二月 (25)
2012 十一月 (1)
2012 十月 (22)
2012 九月 (21)
2012 八月 (25)
2012 七月 (18)
2012 六月 (25)
2012 五月 (18)
2012 四月 (21)
2012 三月 (22)
2012 二月 (6)
2012 一月 (25)
2011 十二月 (11)
2011 十一月 (1)
2011 一月 (1)
2010 七月 (1)
2009 十月 (1)
2009 四月 (1)
2008 九月 (3)
2008 七月 (1)
2008 六月 (3)
2007 五月 (1)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 Code
POWERED BY
(登入)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