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詩才為什麼不如曹植的
曹丕的詩才為什麼不如曹植的
曹丕與曹植
曹操見於正史記載的二十五個兒子當中,我們熟悉的有三個:曹丕、曹植和曹沖。
其中曹沖是曹操的妾環夫人生的,我們熟悉他,是因為“曹沖稱像”
這個經典的聰明故事。曹沖早夭,12歲就死了。
曹丕、曹植都是曹操的正室卞夫人生的,曹丕老大,曹植老三,曹丕比曹植大五歲。
我們熟悉曹丕,一是他建立了魏國,是魏文帝,二是他想殺曹植,逼出一個“七步詩”。
曹植呢?一是有文才,《洛神賦》給我們留下了“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洛神的
美麗身姿,二是才思敏捷,七步就可成詩,救了自己一命。他是“三曹”之一。
其實曹丕也很有文采的,他有如《燕歌行》這樣的詩作,有《典論·論文》這樣的文
學批評,有後人把他的詩文編述一輯的《魏文帝集》。他無疑也是“三曹”之一。
01
學界多推崇子建的詩才。認為曹丕不如其弟曹植。
東晉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給予曹植極高的評價:“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
(即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生活在南朝的評論家鍾嶸,
評價曹植:“其源出於國風。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
粲溢今古,卓爾不群。”鍾嶸著《詩品》,把曹丕排在中品,曹植列上品。
鍾嶸直言曹丕的詩“率皆鄙直如偶語”。清初詩壇盟主王漁陽譽曹植為“仙才”
,漢魏以來兩千多年能和曹植並列的唯有李白和蘇軾。
其實,曹丕和曹植這兄弟倆在文學上是各擅勝場的。一方面,
曹植在詩歌史上的影響大於曹丕,而曹丕在詩歌形式上的探索和創新,
在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的貢獻,也是曹植不能媲美的。
另一方面,就詩歌而言,曹植辭藻華麗,曹丕內涵豐富。
一個雅俗共賞,人人喜歡,一個曲高和寡,從者寥寥。
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如是說:
“曹子建之於子桓,有仙凡之隔,而人稱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論大抵如此。
”他認為曹植和曹丕相比,曹植簡直就是凡人,而曹丕是神仙。
人們只知曹植,欣賞不了子桓(曹丕字)。對曹丕的文學評價相當高。
他進一步分析了兩人的不同:
對曹植:“曹子建鋪排整飾,立階級以賺人升堂,
用此致諸趨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紙揮毫,雷同一律。”
意思是曹植寫詩愛用對偶,辭藻華麗,喜鋪陳修飾,這些外在的東西別
人都能看得到,學得會,就像曹植上台階,你一步步跟著他,很容易上的去。
而曹丕呢?他說:“子桓精思逸韵,以絕人攀躋,故人不樂從,反為所掩。”
而曹丕不在文字上進行外在的雕飾,他的感情是深藏的,越品越有味道。
他的文內蘊豐富,感受敏銳,有深度,很少有人能達到曹丕這種高度。
所以人們不愛追隨他。他的優點就被掩蓋了。
是啊,人們愛華麗的辭藻,入眼美呀,如同有一個風姿卓越的女子,
如洛神,都想多看一眼,所以曹植粉絲就多。而一個外表普通,
內心美麗高尚的女子,只有和她交往,才能識得其好,當然曹丕粉絲就少了。
注:1石=10鬥
0 2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因素,使得曹丕的詩文名氣遠遜於曹植。
那就是,曹丕是政治鬥爭中的勝利者,登九五之尊。
國人雖多信奉“成王敗寇”,但人都有惻隱之心,同情弱者是普遍心理。
廣泛流傳的“七步詩”的故事,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關於曹植“七步詩”的來歷,有幾種傳說,其中一種是這麼說的:曹丕當了皇帝以後,對與他爭過帝位又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一天,有人闖進殿禀報,說是曹植正和某一縣府的幾位官員在一起大肆酗酒,對城內事務不聞不問。曹丕一看機會來了,馬上命令將曹植等人押到殿前,準備問斬。曹丕道:你不是一向誇耀自己的詩才麼?現在我限你走完七步做一首詩,你要寫出你我兄弟之間的關係,但不能出現
“兄弟”二字。寫出來,就免你一死。不然,就別怪我不念手足之情!
曹植不待七步走完,便說出六句詩來: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說曹丕聽了以後“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而且由於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文帝羞愧萬分,就不殺曹植了。
此詩見錄於《世說新語》,並未見於曹植詩集中,但卻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後來《漫叟詩話》和《三國演義》把它改為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曹植是個有詩才的弱者,曹丕是強者。
曹丕不顧同胞兄弟的情分,一心想殺了弟弟洩憤。這就引發了幾千年的眾怒。
自然,人們對曹丕的作品,就不感冒了,對曹植的作品,就趨之若鶩了。
歸根結蒂,人都是有傾向性的,傾向弱者,保護弱者,再加上曹植的
詩詞歌賦,特別是賦,那叫一個寫的美,他的詩才怎能不越傳越廣呢?
0 3
曹丕真的想殺曹植嗎?
《七步詩》是首五言詩。曹植善做五言詩,漢末魏初,五言詩成熟不久,
是最流行的詩體。而七言詩是曹丕首創,曹植從未嘗試過。
試想,若曹丕不給曹植作詩的機會,就地砍頭,不就達到目的了嗎?
退一步說,若曹丕假意給曹植作詩自救的機會,讓曹植七步內做一首自己擅長而
曹植不擅長的七言詩,那目的也不就達到啦?再退一步,若曹丕不那麼自負
地以為弟弟沒有那麼敏捷的詩才,讓他一步就成詩,那目的也能達到啊。
曹丕真是自負過頭了嗎?他真的想殺弟弟嗎?
漢魏時“六尺為一步”,六尺大概是一米四,七步則將近十米。
曹丕傻到讓十歲就已誦讀詩論辭賦數十萬言,出口成章,落筆生花、
思維敏捷的曹植慢悠悠地走十米之遠來做首詩,以決定曹植的生死?
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把這件事理解為是曹丕以此救弟弟一命呢?
因為嫉妒曹植的才華?
一代帝王用得著嫉妒自己胞弟的才華?有必要嗎?
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多了去了,帝王卻只有一個!
因為曹植心胸狹窄,容不下和自己爭帝位的弟弟?
曹丕與曹植的帝位之爭,並沒有訴諸暴力,曹植也沒有使什麼陰謀詭計,
只是曹操有段時間看好曹植,曹植也有點政治抱負而已。
但由於曹植的狂放任性、膽大妄為,也由於他不善公事和運籌,
當然也是由於曹丕的心計,曹植最終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改立曹丕為嗣。
這麼一個支持他的人也多不到哪去的“敗軍之將”,曹丕用得著殺他嗎?
不給他權力,防著他點不就行了。況且,曹植這種性格,也不適合當皇帝。
所以,說曹丕要殺曹植,是沒有什麼道理的。這種說法,也就是《世說新語》
的作者劉義慶、《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等一些人的說法,並不見於正史。
04
歷史已然成為歷史,曹家兩兄弟的故事也已然成為了故事。他們的詩文
卻不是歷史,也不是故事。我們讀著他們的詩賦,品著他們的喜怒哀樂,
以此愉悅著我們的心,陶冶著我們的情,這就夠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我們讀自己喜歡的就好,無須厚此薄彼,也不必厚彼薄此。
附:曹丕的《燕歌行》
其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雁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其二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
鬱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雲往不還。
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憂獨不嘆?
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
悲風清厲秋氣寒。 耿耿伏枕不能眠,
披衣出戶步東西。 羅帷徐動經秦軒,
仰看星月觀雲間。 飛鸧晨鳴聲可憐,
留連顧懷不自存。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507/17/19742182_651869324.shtml
引用網址 LEE:http://blog.xuite.net/ct0118b/twblog/504662030
文章網址:http://blog.xuite.net/smile89098/blog/50494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