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一詩一情,竟是如此恰到好處!
中國人是敏感的,多情的,雖然我們不都是詩人,
可總會在人生的某種時刻,忽然間詩情上湧。
那些令古人沉醉的意象,從未因為時間的流逝而遠離我們。
跟隨詩人的腳步,通過這些意象,去發現自己心中的詩意吧!
明月
明月是我們生命中恆久相伴的詩意,明月與美酒形影不離。
人生苦短,有酒、有月、有年華,誰人願與我暢飲這萬古長愁呢?
“詩仙”李白對明月這個意象情有獨鍾,寫下了不少與它有關的詩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
◆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把酒問月》
◆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關山月》
荷花
時間飛逝,不經意間就到夏季了。盛夏是荷花綻放的季節,
它的華美、脫變與驚艷上場帶給人賞心悅目的震撼和無限的遐想,
像少女般婀娜多姿,爭奇鬥艷,競相綻放。
這個季節,荷花長大,成熟……故荷花吸引了眾多詩人的目光: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小池》
◆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白居易《採蓮曲》
◆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
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俠客情
五月,繞不開青年的話題。提起“五四,我們總會想起曾經充滿激情
與活力的自己。每個少年心中都曾有過遊俠夢,死得其所,就是一個英
雄最終的歸宿。征戰邊關的英雄,心中有孤單、有怨恨,但更有豪邁,
豪情終將戰勝一切。這就是文人心中那永不泯滅、不肯凋零的俠客夢。
正在經歷或者已走過青年時代的你,是不是也感同身受呢?
對於心中的那份壯志豪情,古代詩人是這樣說的:
◆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涼州詞》
◆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雁門太守行》
◆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其四)
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觀石榴花、
包粽子、掛艾草、採藥草、點雄黃酒……人們從未忘記這位
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詩人們寄情於詩,表達自己的緬懷之情:
◆ 浴蘭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江南靖士《端午》
◆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貝瓊《己酉端午》
◆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張耒《和端午》
◆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褚朝陽
《五絲》
離別
六月,我們將迎來畢業季,面臨著離別。人生只是一場匆匆的路過,
然後各自轉身。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
去越模糊,只剩下一點影子了。離別總是哀傷的,古人也不例外:
◆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些看似平常的意像很貼近我們的生活,只要你細細感受周遭,發現
生活中的“美”,便會發現生活處處皆詩意。每個人生命的深處都
蟄伏著詩意,年華有限,但詩意無窮。在有限生命中,享受天地
之間迴盪著的這些詩意,那麼我們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