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失智 老師教你這招...☆
(達志)
預防失智 老師教你這招
失智症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台灣約有1萬2000人在青壯年就罹
患失智症,這種早發性失智症比老年失智症的衝擊更大。全世界每7秒
增加一位失智患者,台灣失智人口26萬人,每100人就有1人失智,
越來越多先進國家統計顯示,失智症是人類前10大死因。
養生專家白雁表示,近半數中年人的血管年齡都要比實際年齡大,血管與
失智症有絕對關係。血壓若沒調好,失智風險增加,想要預防腦部疾病,
改善腦血管與心血管循環是首要之務。正值青壯年的人8成有血管衰
老現象,不健康的生活和飲食加速血管老化,造成心血管長期負擔。
白雁指出,失智症和絕大多數疾病一樣,有潛伏期與徵兆。從生活中的
許多行為、面向,仔細去觀察,可盡早發現是否有患症的可能或傾向。
氣功是調理氣血循環很好的方式,光是調身,便能使身體筋肉放鬆、
氣血暢通,兩腳站立與肩膀同寬,兩腳尖稍稍內扣,形成微微八字,
一個簡單的姿勢,就可將身體調整到氣血流暢的狀態。
失智的原因有疾病間接影響如中風、腦血管瘤;又或是年紀漸老病變退化;
長期憂鬱與壓力也是原因。白雁說明,腦部氣血不調、循環不好,血與氣無
法順利流到腦部,緩和持續的氣功運動,能幫助血液循環,對心臟微細
血管和經絡發揮保護作用,持續練功,身體自然達到平衡調節。
※頭頂虛懸,元氣通
1、將頭向上頂一頂,左右轉動兩下,體會頭的鬆活,意想頭頂百會穴
好像被一條從上邊天空垂吊下來的線懸繫,然後微微將下顎內收。
這樣做就是為了使百會穴位於身體中軸的垂直線上。
2、頭擺正,因為頭是元神之府,任督兩脈通關的必經之路,
頭向左右傾,身體失去平衡正直的話,頸部動脈就會受到壓迫,
血液不能暢通無阻地經過頸動脈灌注到腦部,於是,頭向前傾,
會出現頭頸僵硬,頭向後仰,會造成頭暈、精神頹廢的弊病。
3、虛則通,頭頂有虛懸才能使頸項關節肌肉放鬆,頭腦才有虛空
之感,人的元氣才能通順。大腦所需的營養物質灌輸到腦部,
不但達到清氣上升的目的,還能達到健腦和增強記憶的作用。
(中時電子報)
文章摘自: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414005786-260405
文章引自 LEE:http://blog.xuite.net/ct0118b/twblog/499106683
文章網址:http://blog.xuite.net/smile89098/blog/499559852
感謝 白雁家族 大師兄 LIN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