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有沒有貴氣,只需看這六點✿✿⊱╮

作者:耕農
來源: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人骨子裡的那份貴氣,是金錢買不到的,
而是與家庭熏陶和個人素養有關。

古人的觀念,是將富與貴分開的。
過去的土財主,現在的“土豪”,在古人眼中是富而不貴。
但是,有的人再富,也只能是假貴,富只是一個數字,
但是貴則相關於生命的尊嚴。
人骨子裡的那份貴氣,是金錢買不到的,而是與家庭
熏陶和個人素養有關。真正貴氣的人,都有六大特徵:

1. 厚德
古人云:厚德載物,就是說人只要有好德行,
就沒有承載不了的事,相反,人無大德便無法成就大事。
古人告誡我們,要樂於吃虧,多為別人著想,才能成就事業。
同時,厚德是福,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厚德之人,往往能用雅量容人。
一個人要想創造一番事業,就必須有恢宏的氣度,
能容天下的人才能為天下人所容。
《道德經》:“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厚德的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居其實,不居其華”。
老子看到,作為的華麗、繁華,或者我們現在說的
“名利”,本質上是淺薄的,不實在的,更非永恆的。
什麼才是實的呢?老子給出的答案是“厚”,也就是厚德。
真正貴氣的人,不會過度追求繁華、虛名,
他們往往見素抱朴,返璞歸真。
我們可以發現,越是學識修養極高的人士越和藹,他無視
一切權貴,面對弱小內心悲憫自生,在他眼里人沒有實質上的等級。
這不是故作姿態,這就是一種真正的貴氣。
還是洪應明老先生在《菜根譚》中說得好:“富貴名譽,
自道德來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
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力得者,
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沒有厚德,僅靠功名、機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
就會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為缺乏生長的土壤,馬上就會枯萎。

2. 善良
一個人住多貴的房子,開多貴的車,其實都沒什麼了不起,對一個
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能展現出多大的善意,才是衡量高貴的真正標尺。
可惜的是,很多人並不能懂得這件事。
有的暴發戶去餐廳吃飯,稍有不滿意就衝著服務員大呼小叫,
有的領導揪住下屬的一點小錯誤就不放,
依依不饒,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我們屢屢可以看到。
如何迅速看清一個人,不要看他怎麼對你,看他怎麼對待
那些比自己弱勢的群體,或者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的陌生人。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即使一夜暴富,渾身上下大牌加身,
卻絲毫不讓人感到一絲絲貴氣。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份隨時隨地的善良,那些衝著
服務員大發脾氣的人,工作場上也許對誰都能保持八顆牙的笑;
那些在網上一言不合就用最難聽的話留言
辱罵他人的人,生活中也許還是個唯唯諾諾的老好人。
真正的滲到骨子裡的善良,是一個人的天性,也是他的教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存善心,多興善舉的人,豈能不貴氣?

3. 守信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
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
《荀子•不苟》中有言:“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如果沒有信用,什麼事也乾不好。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鍵是要講信用。講究言必行,信必果。
誠信屬於道德範疇,沒有重量,也無標價,卻可以使一個
人輕如鴻毛或身敗名裂,也可以使一個人重如泰山或名垂千史。
言而無信之人,他的靈魂便一文不值,
甚至讓人唾棄;誠實守信之人,其心靈高貴的讓人仰慕。
“車無轅而不行,人無信則不立。”
人在社會上如果不講信用,肯定沒有人願意與其交往,
更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
《鬱離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高聲呼救。
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
你若能救我,我給你100兩金子”。
待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賬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
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魚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
突然得10兩金子還不滿足嗎?”。
漁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
“他是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在河中。
貴氣之人,必是守信之人。

4. 謙虛
謙虛,是一顆最好修養的平常心,是一種做人的境界。
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須懂得謙虛,所謂“滿招損,謙受益”,
時時保持謙虛方能以低姿態向他人學習,也才能有更多成長的機會。
過多的炫耀只能證明自己的無知,收穫一點點就自滿自大,
只能讓自己止步不前,破壞潛心精進的心境。
海明威有句話說得特別好:“真正的高貴,
不是高人一等,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越是貴氣之人,越是清楚地明白“人外有人”的道理,
就越是謙虛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發現他人的亮點並向其學習。
凡唯我獨尊、目空一切、誇誇其談、
不可一世的人,定是閱歷太淺,磨礪太少之人。
一個高傲自大的人,表現狂妄,實際是遮住了自己的眼睛,
摀住了自己的耳朵,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看不到真理與事實。
老子說:“江海能成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社會上真正成
功的人,往往懂得謙虛待人,他們真正理解世事艱難、行為處事的重要。
謙虛,是一種大智慧,也是藏而不露的真聰明。
謙恭之人,人皆愛之。

5. 正直
一個人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但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什麼是正直呢?所謂“正”就是公正、正氣,
就是不偏不斜、不虛偽、不輕狂,就是光明磊落。
所謂“直”就是豁達、坦率、真實,就是直來直去、
不彎不繞,不隨波逐流。
孔子講:“君子坦蕩盪,小人常戚戚”。
就是講,做人走得直,行得正,做得端,辦事正直、
公道,才能坦坦蕩盪,心無掛礙。
貴氣的人,無論大事小事,無論對待何人,都完全真誠。
這不是為了討好,更不是為了取得諒解,
也不是為了把問題搞清楚,而僅僅是為了就應該這樣做人。
而心術不正、故弄玄虛、口是心非,用心計,耍手腕,當面一套,
被後一套,台上說君子言,台下行小人事,絕對不是為人做事的準則。
王陽明就認為,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
這樣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氣壯大起來,再遇到其他事情
就更能以良知為指導,從而達到“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中庸境界。
要養浩然之氣,就要做正直之人,
公正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積月累,不斷壯大。
正直,是人的精神脊梁,也是一個人貴氣的體現。

6. 堅持
每個人很多的時候都會面臨著這樣的選擇:
是堅持不懈還是放棄自我,這樣的問題會常常困擾著人們。
如果是弱者,不僅會選擇放棄自我而甘願服輸,
而且會找出很多理由說服自己;如果是強者,
就會選擇堅持不懈,哪怕結果是失敗也要搏上一搏。
愛國將領馮玉祥說過:"世上成大事者都是傻子",
因為這些人一旦認准目標,只管朝前走,所以才會取得成功。
相反,有些所謂聰明之人,因為腦子轉速太高,
幹事業左顧右盼,思東想西,結果還是成不了事。
曾國藩,絕非天資聰穎之人,智力甚至可以說是中下水平。
但為何唯獨他能成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呢?
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信裡面曾經說他“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
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嚐一日間斷。”
曾國藩每天做好三件事的背後,只是兩個字—— 堅持。
堅持的精神,是做事的支撐,反映著人內心的質地,
是一個人原則、志向和遠見的體現。
曾國藩關於堅持的事例,並不只有“做好三件事”,而是貫穿
在他整個人生歷程的方方面面,紮實地反映著他的人生態度。
比如,曾國藩在軍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論是什麼樣的天氣,不論是
什麼樣的環境,他一定會“聞雞起舞”,練兵督訓,辦理各項事務。
做到堅持、保持恆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太難,
很少有人能夠有始有終、堅定不移。
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
即使你自製力再強,也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
但所謂大道至簡,要出類拔萃、成乎卓越,就要持續、
堅持做好日常生活中最簡單平凡的事情。
如此,日久自見高度。
圖文摘自:心視野
文章網址:http://blog.xuite.net/smile89098/blog/580564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