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個所有人都必須知道的化學常識 


5個所有人都必須知道的化學常識

現時我們在媒體上可以讀到很多關於科學、健康、食品的報導,有時甚為嚇人,

但可能是危言聳聽、吸引眼球的標題黨。化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

於日常生活也有不少應用,擁有良好的化學常識可以減少受誤導的機會。


科學博客  The Logic of Science 列出五項簡單而且每個人都必須知道的化學常識,

希望所有人在談論科學議題之前先了解清楚︰


1. 所有東西都是化學物
因為很重要所以必須重申一次︰所有東西都是化學物。

所謂「不含化學物」的產品根本不可能存在,「不使用化學物」的生活方式亦然。

我們呼吸的氧氣、呼出的二氧化碳、飲用的水、吃下的碳水化合物等等,全部都是化學物。

所有生物都需要利用化學反應去運作,即使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腦袋中也有化學反應。

因此,我們根本毋須懼怕「化學物」,即使它們的名字看起來好像很複雜,甚至讀不出來。


2. 劑量決定毒性
了解第一點以後,讀者可能表示他們害怕的是「有毒化學物」。我們必須記住,

重要的是劑量︰任何化學物質在足夠低的劑量下都無害,在足夠高的劑量時都有毒。

換言之,沒有「本質上有毒」或「本質上安全」的化學物。當然這不表示我們不可以用

「有毒物質」一詞,通常說某種物質「有毒」,是指其致命劑量極低,容易使人中毒。

所以以後見到別人說某些產品含「有毒化學物」時,我們都要問兩條關於該種化學物的問題︰


人體可接受的劑量是多少?


該產品的含量是多少?


只有知道這兩條問題的答案,我們才可以開始評估相關產品到底有沒有危險。


3. 同一種化學物,「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版本沒有任何分別
很多人誤以為「天然」就是安全的保證,而「人工合成」即是在實驗室製造所以比較差。

但物質是不會先檢查其他物質的「出生地」才去產生化學反應,因此化學物的獲

得來源,跟其危險、安全、健康與否無關。就以水作例子,天然獲得再過濾出來的純水,

跟在實驗室內以各種方式製造出來的純水完全一樣。即是說,給任何化學家一瓶純水,

她/他都無法告訴你那是以天然或人工方式製造,因為那些分子結構都毫無分別。


4.「天然」的化學物並非必然地好;「人工」的化學物也不一定壞
這兒「人工」化學物是指在自然界無法找到的,而「天然」化學物則是

本來存在於自然界那些。首先,必須記住第二點︰劑量決定毒性。這條規則適用於

「天然」及「人工」的化學物,所以一種化學物好壞與否,乃取決於劑量而非來源。

其次,山埃(即氰化物)、砷等化學物都是非常「天然」的,可是容易使人中毒。


再者,化學物的特性來自其分子排列,我們沒理由相信大自然已經製造

出所有對人類健康、安全的化學物,亦沒理由相信人類完全不能找到其他排列。

作者表示不時聽到有人說我們無法做得比大自然更好,

他給的挑戰是︰除了「不自然」外,找出一個人工化學物全部都不好的理由。


5. 化學物的特性取決於跟其他化學物的連結
化學物質結合了不同的元素和分子,其特性跟不同的組成部分可以截然不同。

例如鈉是極活躍和不穩定的金屬,遇水會產生大量熱能,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而氯氣則在很低劑量已對人體有毒。可是兩者結合而成的氯化鈉,

即是我們常見的鹽,遇水既不會生熱,也不像氯氣般有毒,安全得很。


反疫苗者會堅持疫苗含有水銀於是有毒,就因為以前疫苗使用了硫柳汞

(Thimerosal),這種化學物的成份包括水銀。

這個說法就像是在菜上加鹽便是下毒,因為鹽的化學成份包括了有毒的氯一樣可笑。

硫柳汞有害與否,是需要另外的研究,而非單純看見有汞即認定有毒。

文章引自:http://blog.xuite.net/hyunhuang122706/twblog/464931899

引用網址 秋菊蘭若 :5個所有人都必須知道的化學常識

文章網址:http://blog.xuite.net/ct0118b/twblog/470040775

本文的引用網址  //blog.xuite.net/g30917/blog2/470088239/trac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andan99 的頭像
    guandan99

    guandan99的部落格

    guandan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