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人間自是有情癡
桃花:人間自是有情癡
上週趁春光正好,獨自漫步西湖,一路繁花似錦,真是
“湖邊春色分外嬌,一株楊柳一株桃。”桃紅柳綠,相得益彰,
說起桃花,前些日,一部劇名帶桃花的電視劇風靡大半中國,
也讓“桃花”一詞上了熱搜,秒變網紅。但天生高顏值的桃花,
其實在以前並不怎麼受人待見。中國十大名花壓根沒有它的影子。而成語“
凡桃俗李”,則說桃花和李花平凡普通,用來比喻庸俗的人或事物。
桃花雖嬌媚醉人卻不俗。不僅不俗,而且痴的很。
桃花是花中的癡兒。
桃花的話語是愛的俘虜,這讓我想到《桃夭》,這首賀嫁詩,每每讀罷,眼前
總浮現一個明艷動人的女子含羞出嫁,眉眼溢滿幸福,隨著春風拂過十里桃花
的場景。此外,崔護和絳娘的桃花緣則讓人更為感慨。暖春時節,崔護外出
踏青,一路看紅賞綠,誤入偏僻鄉野,正覺得腿酸口燥時,突然看到桃花林
裡隱匿著一角茅屋,便想去討口水喝。不想竟邂逅美麗溫婉的女子絳娘,
一碗茶,一句話,一眼神,天地便納入這間小小茅屋內。然而“發乎情,
止乎禮”,崔護、絳娘於夕陽下深埋心意,彼此道別,爾後便再無聯繫。
又是一年暖春,崔護突憶城南舊事,重尋舊路,重訪舊屋,卻誤了舊時人。
他垂眸,沉思半晌,在門上寫下了為後世所傳頌的“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寥寥幾筆,道盡悲歡離合。物是人非,花可以年年再開,
而人卻已錯過不在。曾經那些相伴看花的人,就如歌裡所唱一般: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他身旁,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說罷癡情,再說痴友。
漢末桃紅杏白時,三傑結義聚桃園,拜天拜地拜知己,一聲“大哥”不改口,
苦痛淚甜共憂愁,患難相隨永不回頭!那一抹桃色見證了這段生死相隨的
亂世兄弟情。關羽離世後,劉備明知和東吳撕破臉沒有好處,但還是不顧底下
的苦苦相勸,執意舉兵伐吳。後世人多帶陰謀論來看待這事兒,說劉備有
野心,說劉備不該意氣用事…如此種種,可沒有人會去想過,這是劉備的
“痴”…“雲長不在矣…”夢中幾番醒來不見舊友,悵悵然,痴痴然,
也許別人不懂他的執著。血債血償,身首分離的痛楚也叫那些人嚐嚐罷!
那一戰,兵將們殺得眼紅,而他淚流得心痛。而後一把火燒傷了蜀國
的元氣,夷陵之戰的戰敗也被記下了恥辱的一筆。這一切的一切,
聰明如他,怎麼能不知道。只是難忘桃花林下,那三杯熱酒。
說痴必有癡人。唐伯虎一首《桃花庵歌》把他整個人生的癡狂傲都寫進去了。長久以來他給人們的印象總是離不開瀟灑不羈、風流倜儻,但實際真實的他卻是個半世癲狂的悲情才子。他才華橫溢卻窮困潦倒,早年家逢變故,妻子早逝,仕途受挫, 心灰意冷之下,以賣字畫為生。正德九年,寧王納賢,他怀揣理想前往卻發現美好背後的陰謀,痴心錯付!後裝瘋賣傻,捨去榮華富貴,遠離政治漩渦。唐伯虎後半生依靠賣字畫所得積蓄隱居蘇州桃花塢,並以“桃花庵里桃花仙”
自命,那些提前到來的夜,總是難熬的。他會在半夜驚醒,望著鏡子裡的自己,
追問不已。他晚年有一篇《伯虎自讚》寫道:“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
我本不認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你我百年後,
有你沒了我。”這番靈與肉的質問,是他痴意的具現化。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
他人看不穿。”他把所有的不滿和無奈化作筆墨,杯碗一拋,便寫盡狂傲。
千百年過去,抬頭望,桃花開得依舊妖嬈,在風中痴痴地笑……
桃花小知識
桃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也是文學創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還能潤澤肌膚,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營養和氧供給,使促進人體衰老的脂褐質素加快排泄,防止黑色素在皮膚內慢性沉積,從而能有效地預防黃褐斑、雀斑、黑斑。
桃花中還富含植物蛋白和呈遊離狀態的氨基酸,容易被皮膚吸收,對防治皮膚乾燥、粗糙及皺紋等有效,還可增強皮膚的抗病能力,對皮膚大有裨益。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06/04/19742182_643215888.shtml
文章引自:http://blog.xuite.net/posntung/twblog/497543486
文章網址:http://blog.xuite.net/smile89098/blog/49788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