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身
養身有道...
一日之計,始於清晨。
南懷瑾先生曾說過:“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做些什麼呢?”
人生的改變,就是伴隨著清晨的6點鐘鬧鈴開始。

以史為鑑
自古以來,官員便要在清晨上早朝。
漢代賈誼在《新書·官人》中寫到:“清晨聽治,罷朝而議論。”
加上古時候車馬不便,算上起床、梳洗、換上朝服的時間,
官員們至少需要提早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起床。
"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
霧色朦朧中,百官上朝。

古時沒有燈,夜裡讀書不便,文人大多早起看書,學堂開課也早。
而現在夜晚燈火通明,夜間活動豐富,不少人選擇了晚睡晚起。
孰不知,在你沉醉於清晨的美夢時,他人已經走在為夢想拼搏的路上了。
最可怕的不是別人比你聰明,而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

名人為例 現代都市繁重的生活壓力和責任與日俱增,
每天往返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為了能多睡十分鐘,早飯能免則免。
然而,這樣的人並不能成為人生贏家,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作息,
你會發現,提高工作效率、生活質量,從每一個清晨開始。

傑克·多西,Twitter(推特)和Square(移動支付公司)聯合創始人,
他每天早晨5點半準時起床,靜坐後慢跑6英里。
分管兩家公司的人,還不能早睡,每一天都要工作滿16個小時。
因為事情繁多,他把時間規劃精確到分鐘,
把眾多的工作內容分配到每一天,並且高度自律嚴格按照計劃進行。

王健林作為中國首富,仍堅持每天5點半起床,
並且會在7點準時到達辦公室,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點鐘。
為了保持更好的體力與經歷,他還堅持每天跑步一小時。
如今,李嘉誠已80多高齡,但卻依然保持早起習慣。
無論前一天多晚睡,第二天早晨6點一定會準時起床。
隨後,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保證在8點前到達辦公室。

研究表明,早起者通常起床更快,而且頭腦更靈活,
能夠快速投入註意力要求較高的工作和學習中。
也不容易疲勞,精力更旺盛,工作效率更高。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任何年齡段的人,
早起的情緒更加積極向上,自我感覺更好,健康意識也更加強烈。
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他們懂得克制,
擅於利用時間,不把有限的時間用在無謂的事上。

時間管理
說到這裡,並不是讓大家每天一定要起得非常早,
充足的睡眠是提高效率的前提,但並不意味著可以無止境地賴在床上。
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時間管理觀念,合理分配時間。
而這種觀念的成效就是提高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因為多賴在床上的十分鐘,你匆忙地穿衣洗漱,在路上疾行奔跑,
趕著車,在公車、捷運上僵硬著身子,被擠得苦不堪言,
到了公司怨氣滿滿,身心俱疲。

清早的心情影響著一整天的狀態。
在前一天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服裝,提早半個小時起床,
洗漱刷牙,做一個簡單的伸展,吃一頓豐富的早餐,
錯開高峰的人群,心情愉悅,準點打卡上班。
你會發現很快便能投入工作,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